据近期监测结果,我市园林有害生物主要有蚜虫、草履蚧、白蜡绵粉蚧、白蜡蚧、天牛、大叶黄杨白粉病、杨柳飞絮等。现将部分病虫危害特征及防治措施公布如下:
1、蚜虫。随着植物萌动,蚜虫越冬卵开始孵化,刺吸植物顶芽、嫩梢等汁液,造成受害部位发黄、卷曲、皱缩、畸形等,分泌蜜露污染枝叶及树下路面,诱发煤污病,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及观赏性。主要种类有居松长足大蚜、桃粉大尾蚜、桃蚜、月季长管蚜、柳黑毛蚜、杨花毛蚜等。寄主植物:油松、白皮松、碧桃、月季、柳、毛白杨等。

防治措施:(1)选用5%吡虫啉可溶液剂1000-2000倍液、1.2%烟碱·苦参碱乳油800-1000倍液等树冠喷雾防治。(2)保护利用食蚜蝇、草蛉、瓢虫等天敌,若在蚜虫危害部位有较多天敌时,不宜进行喷药防治。
2、草履蚧。2月上旬草履蚧出土活动,近日监测到若虫多栖息在树杈、芽基等部位陆续蜕皮,此时抗药性差,是喷药防治的关键时期。对于树干截杀环阻隔的若虫应及时清除,喷药补漏,避免其传播扩散。另外,早园竹受丝球毡蚧危害情况在全市呈多发趋势,望各区县相关部门密切关注并及早防治。 寄主植物:悬铃木、白蜡、紫叶李、海棠、樱花、月季等。

防治措施:(1)树冠喷施25%噻虫嗪水分散粒剂、30%螺虫乙酯悬浮剂或25%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-2000倍液等。(2)人工清除虫体。
3、大叶黄杨白粉病。该病发生较为普遍,在受害叶片正面形成白色粉状霉层,对植株的光合作用和景观效果造成较大影响,病原菌以菌丝体在叶片的被害组织内和表面菌丝层内越冬。近期随着气温逐渐回升,在病叶上越冬的病原菌也开始恢复生长,病原菌通过气流进行传播,成为病害的初侵染源。

大叶黄杨受害状
防治措施:(1)合理密植,适时修剪,注意通风透光。(2)加强养护管理,避免偏施氮肥。(3)选用12%腈菌唑乳油2500倍液或25%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等全株喷雾防治。
4、天牛。近日监测到天牛幼虫在树干或枝条内活动取食,树体外排有虫粪木屑,影响树木的正常养分供应,导致树势衰弱,容易感染病菌。寄主植物:悬铃木、桃、杨、柳、樱花、海棠、白蜡、紫叶李等。

桃受害状
防治措施:(1)顺排粪孔用铁丝钩刺幼虫。(2)将有新鲜粪便的排粪孔清理干净,用洗瓶将1.2%烟碱.苦参碱乳油注入虫道,直至药液溢出为止,然后用泥巴封口。
5、杨柳飞絮。近日市区内毛白杨进入飘絮期,相关部门应及早采取降絮减絮措施,在杨柳絮集中高发时段,采取高压水枪或雾炮车冲洗树冠的方式,湿化降低飞絮传播距离;及时清扫落地飞絮,防止杨柳絮二次飘飞及防范安全隐患;在杨柳树花芽分化前,注射飞絮抑制剂控制飞絮量等。植保站温馨提醒广大市民做好个人防护,以防发生过敏等不适反应。

毛白杨飘絮